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

电视节目的市场构成


 

理论上讲,市场是指拥有共同兴趣、欲望、需求的一组或几组潜在消费者(potential consumers),他们有能力消费该产品,并能从中获得特定的满足。在这里,消费者是一个涵义很广的概念。既包括由个人构成的群体,也包括公司的消费行为。

依据消费目的及对象的不同,市场又可以分成几个大的类别。

一 、消费者市场

这是构成电视节目受众的主体,也是电视广告依存的主体对象。

消费品市场有很多种划分角度,如单身女性、富裕的年轻家庭、退休老人、儿童、音乐会迷等,这涉及到市场细分问题。每一个细分的市场,他们的生活形态各异,对产品的消费需求的也就有所不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在节目欣赏口味上的差异,并由此导致了节目所争取的广告主的差异。DISCOVERY的收视对象,就是一个白领为核心的特殊对象。市场细分,实际上构成了专业频道或者主题频道的基本存在依据。

二、 中间商市场

中间商的购买行为不是终极目的,而是要通过再销售获得盈利。

对于节目策划、营销人员来说,中间商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这个市场体现在:

其一,作为电视节目的经销渠道。美国电视工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辛迪嘉系统,就是通过经销制片公司的节目进行再销售,获得丰厚利润的。我国电视节目市场不够完善,与节目中间商市场的不完善,有着很大关系。

其二,作为电视广告的代理商。这主要是指各类广告公司。电视台采购节目,很多时候是采用贴片广告的方式。也就是,许可你免费在节目中插播若干时间的广告。通常,这些广告时段都是要寻求代理商代理的。在成熟、完善的传媒环境下,电视媒体往往将广告时段委托专业公司代理,彼此互惠互利,电视媒体与代理商一定程度上构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事实上,广告代理制业已成为现代媒体运作、广告运作的基础。

三、商务市场

这里指的是公司性的消费行为。具体到电视节目市场,指的就是广告主。商务市场,有时就是电视节目策划、营销人员直接针对的市场:这种情况下,他们直接从广告主处获得赞助或广告上的支持。譬如光线公司,就直接从宝洁公司获得了广告及经济上的支持。实际上,西方日间流行的肥皂剧,就是靠宝洁一类的广告主。

更多的时候,这一市场是代理商的直接市场,而不直接针对节目策划、营销人员。然而,其对节目的制约作用丝毫不会减弱,如果代理商手中的广告时段积压,自然会直接影响他们与节目本身的进一步合作。

四、 政府市场

对政府订单的争取,是很多厂家极为看重的,尤其是政府对经济干预性较强的国家。对于中国电视而言,政府市场的作用既关键又微妙。一种情形,政府可能同时就是节目的采购人。中国电视台每年大量配合政策的宣传片,往往都是有政府部门支持的。主旋律的节目,可能在消费者中没有大的市场,但是却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市场。另一种情形,政府是电视节目的把关人:中国传媒的特殊属性,政府实际上扮演了节目把关人、终审人的角色。揣摩不好政府的态度,就可能导致节目的被禁演、禁播。有人说,应该是政治家办传媒,具体到电视节目的操作,我们要说需要具有政治敏感度的商人办电视。

五、国际市场    

电视节目海外市场的内涵,一是指将华语电视节目推向国外,再就是将国外节目引进国内。关于节目的海外推广,主要是华语电视台的需要。依托华语本土文化,大陆电视节目的先天优势是明显的。这种优势,更多是体现在文化上的,而在社会生活上的认同,可能就要少些。譬如,有关历史类型的电视大制作,在海外市场华语市场不小,而对于一些社会题材的,如反腐倡廉的电视,这个市场就很难进入。另外的需求,来自于非华语区。据说,越南很流行大陆的电视连续剧。对于东南亚,大陆的文化还是处于强势的,影响容易扩大。他们从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寻求对自身生活的认同,安慰自己的一重重梦想。而对于西方,他们更多的则是要从我们的节目中寻求与他们文化的差异,猎奇是他们接受的尺码。


 

在电视策划中,策划者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以及市场对自身需求的表达,很可能是一个互动的、双向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制作人寻求合适的节目市场时,市场也在寻找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合适的制作人。

美国电视节目的生产,电视台,甚至广告主都很可能介入节目的策划、制作。如果节目不能首先获得他们的认可,也就没有了与观众见面的可能。这里电视台、广告主、受众共同构成了节目所针对的市场。电视台与广告主可能是第一市场,受众是这一市场之后的第二市场。第一市场是电视节目的买单人,而节目价值的多寡,则取决于第二市场的容量及对节目的态度。

没有评论:

我的简介

孙永超,广电、广告策划人。复旦大学面壁8年,而后涉足广告及广电策划等领域,从事策划时间长达十余年,策划过的品牌数以十计,兼任上海电台主持达四年之久。并曾在复旦金仕达、上海因特耐、中国汽车电子商务网等企业担任要职。出版过《三毛传》(与陆士清、杨幼立合著)、《最后驿站》等畅销书,其中《三毛传》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并成为台湾高级中学跨校网路读书会的推荐书目。曾发表过电视市场策划研究、台港文化研究等领域研究论文多篇。现任职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