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

网觞――网络经济沉寂之后的省思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孙永超


 

激情:狂想与梦呓


 

"发展互联网是另一种改革开放。互联网将与WTO一起,成为改变中国走向的两种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量"。2000年4月10日。当我在网络上阅读这份新鲜出炉的、令人激越的《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生态报告》的时候,美国的网络正如日中天,中国网络的烈火也映红了天宇,而WTO之于中国,则还是一个尚待艰辛破解的难题。然而,就在报告发布后的一周不到,滋生美国网络的纳斯达克股市狂泻不止,转瞬之间,网络就成了西沉的太阳。到而今,WTO与中国已牢牢捆绑在了一起,而网络,却似乎成了一条鸡肋,死寂地横亘在古老中国的咽喉处。

不久前,中国的IT大人物汇聚于北京,人们惊诧地发现,曾经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的网企明星们的身影不见了,不见了王志东、不见了丁磊、不见了……当年,与网络明星关联在一起的数字,往往是以亿为单位的,丁磊们传说中由一无所有到数亿美元的网络神话,曾让多少纯情的少女望穿秋水,又让多少抱负不凡的少男激情澎湃。而今,当王志东被新浪网扫地出局,人们从报纸中得知,他开了一家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的小公司。曾经的数十亿,与而今的数十万,让人嘘唏。世事难料,原本是人世间的常理,只是这变化来得太快了些。毕竟他们平步青云还只是昨天的事,而现在,这些网络显贵们的富贵,似乎也要成为待追忆的往事了。

世界的政治格局太平了许久了。法国大革命忙碌不已的断头台早已是锈迹斑斑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漫天飞舞的红宝书,要么化成了纸浆,要么也该成了与康熙年间的鼻烟壶们摆放在一起的古董了。本·拉登们不喜欢世界的太平,撞毁了世贸中心,让全世界发了一通流感,却也还成不了致命的肺痨,美国的一通炮火,看来是有足够消炎威力的。美国还是那个美国,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改朝换代的事情,还是到梦里去完成吧。

至于世界的经济,似乎较政治更少了几分诗意,原本就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从有了经济的概念以来,人们差不多都按着同样的模式在操作:做好市场,把市场做好。至于说变化,不外乎是方式上的区别而已:以产品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以营销为中心,或者以财务为中心。按照程式化的套路,高校们成批成批地生产着据说是懂得经济的人,所谓的MBA们。按照类似的套路,各大财团们把世界上那些能够带来利润的领域,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渗透。

这个社会,懂得如何做老板的人越来越多,而留给我们成为一个好老板的机会却是越来越少。没有仗打的将军是寂寞的,因为他将难以拥有成为元帅的机会;没有仗打的士兵应该是更寂寞的,因为他连成为将军的机会都难以得到。在传统的经济格局下,太多的人,注定了打工命运,在一条缺乏激情的商务之旅中,仰望着那永远突不破的玻璃天花板,外边的世界很美丽,然而,那不是自己的,那是老板的。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贯彻老板意图的打工者。

网络的勃发,该算得上是商界被长期抑制的激情,尤其是年轻商务人才充溢的激情的一次大爆发。或许是经济史上的首次,无数为着追逐网络的梦想的年轻人,敢于对自己的老板说不;也是历史上难得的一次,年轻成了一种可资炫耀的资本,年轻人不必再为自己资历之浅而羞惭。传统商业社会的通律失效了,年轻人们不屑再与成年人去角逐那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古老市场,他们不再做市场,他们要颠覆市场,颠覆那一个被财团们牢牢控制了的市场,在传统市场燃起的熊熊烈焰中,他们将成为浴火的凤凰,腾空飞翔。

网络短暂的辉煌,大约算得上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曲青春奏鸣曲了。这旋律是叛逆的,蔑视着一切古老的权威;这旋律是自信的,知识的力量从来没有被如此放大过;这旋律也是狂热的,从中你甚至可以依稀听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种中国大跃进般的呢喃……

我曾经为一家号称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子商务网和一家号称上海最早的网络拓荒者的网络公司做过商务策划,并兼任过两家公司的高层职务。决策者们激昂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响起:那家汽车电子商务网,立志于成为整合中国汽车生产、销售、维护、保养整个供应链,与国际汽车产业对接的电子商务平台,成为取代、至少绝大部分取代物理空间采购的CNX系统;那家上海的网络公司,则要以网上的SHOPPINGMALL打败物理空间的SHOPPINGMALL,要将上海林林总总的超市、卖场全都赶到网上来做生意,使这些物理空间的实体成为网络市场的商品寄放处、商品展示处……

我为那家网络超市策划过一次名为网络风暴的促销活动,以日均一次的通栏广告,推销着800元一台的21寸彩电,当时还真的让上海的传统商业业态感到了威胁,有公司甚至投诉说这是不公平竞争,《解放日报》则以专版论述传统商业应该如何面对网企的冲击。然而,我们自己知道这一切,其实不过是赔本赚吆喝,我们是在烧钱,是在做秀,我们的底气并不足。

这一切,似乎都已经随风飘逝了。那家汽车电子商务网站已经不存在了,那家网络超市也已大大缩减了规模,只有老总们还在惋惜者当年那被烧掉的5000万元钞票。

不知道网络的冬天还要延续多久,也许,网络还有再次勃发之日,也许,网络将彻底消融在整个经济的巨流中,成为构成经济的一个元素,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我看来,后者的可能,应该更大些。我承认网络经济中泛滥着膨胀的非理性因素,而我也同样怀恋那在商务活动中久违了的充满激情的青春欢舞,我更愿意将网络的消褪视做是一场人类文明史上的凄美的青春祭。


 

伤逝:影子的造反


 

网络经济高峰期间,人们时髦地谈论着"数字"和"虚拟",还有一个概念,叫"数字化"生存。那位被媒体称为数字化时代的"教父"的尼葛洛庞帝,在他的名为《数字化生存》的书中,宣传着一个新的名为"比特"的时代的到来:"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已是势不可挡、无法逆转",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比特是什么?比特就是电脑存储信息所采用的最小单位。我曾经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过《数字化生存》,也曾经时髦地把"数字化生存"挂在口边,并曾经构想过自己的"数字化事业",然而,总还是有个疑问幽灵般漂浮着:比特的世界能够替代原子的世界吗?

怀有疑问的时候,这个世界正加速着数字化,一位有着尼葛洛庞帝徒弟头衔的网络名人,正把他从无到有的网络炒的震天响,一时间成了人们的楷模。那个时候只能是存疑,而无时间质疑。现而今,网络的沉沦已经快两年光景,当年醉心于网络的人们,该是失落的有些发慌了,也该是对自己崇拜的比特加以反思的时候了。

首先要理清一个问题:当我们在比较着"原子"与"比特"孰优孰劣的时候,我们是否清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不同存在状态的属性究竟有什么差异?是否能够有一个替代、并独立于原子世界的比特世界的存在?

应该肯定的是,万事万物包括我们自身,都是以原子作为最原始构成要素的。我们的本体,只能是原子化的,而不可能是比特化的。然而,我们又同时能够以若干种"非我"的"我"的形态存在,那个凝固在照片中讪笑的人被称作是"我",那个在影碟中慷慨陈词的人也被称作是"我",这些"我",倒是比特化的,但他们其实只是曾经的"我"留下的影子,只是一个能够体现"我"局部状态的符号,并不是,当然也不能替代那一个随时会头痛发烧、会击节高歌的活生生的"我"。

以"我"的原子状态与"我"比特状态做比较,只是一个通俗的例子而已,如果你感觉,用"比特"的"我",来代替"原子"的"我",是荒谬的话,那么,这一荒谬可能也同样存在于其他试图以物质的"比特"状态来替代物质的"原子"状态的尝试。

物质的"比特化"状态,究其实质,也就是物质的"信息化"存在形式,或者"符号化"存在形式。充其量,只是物质原子化状态的影子,虽然,有时这一影子也可以被赋予相当重要的功能,譬如纸币,其实就是象征实体财富的一个符号。它虽然很重要,但总是要以实体财富为依托,如果实体空间已无财富可言,徒留一个符号在,又有什么价值呢?

就如同纸张的出现,为财富的符号化提供了可能。网络的出现,为人们在更大范围对实体世界进行符号化提供了空前的便利。如同纸币取代原始的以物易物,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飞跃。对实体世界大范围的符号化,的确为人类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空间的便利。只是,说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促使实体的"原子世界"得以更快发展,而不是要形成一个替代乃至超越"原子世界"的"赛博世界"。

网络技术的大小发明者们,为实体世界所创造的数字化存在状态(本质上也就是符号化状态),本质上只是以实体世界为依托并对其加以提升,孰料,竟会演变成与实体世界的对垒,对实体经济业态的颠覆,这简直就是一个人那拖曳在身后影子,突然站立起来,要与这个人对打,影子要造反了。而且,这一反叛,甚而在一时间支配了局势:看一下前年和去年前几个月传统行业的股票如何像断了线的纸鹞,看一下网络的新贵们如何以几年的时光就打败了传统权贵们百年的累积。一切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又是那样的激动人心。

网络经济中,流行过一种商业模式,叫做三C(content、community、commerce)结合,内容先行,而后形成有人气的网络社区,从而产生商业价值。内容,主要靠一个好的概念,观念先行,有了好想法,一切没有的,就都会有了。靠着好的想法,杨致远和File靠着网址"大书签",成了巨富;Jeff bezos把个华尔街的地下室变成了通向世界的亚马逊;Pierre omidyar原本为讨女友欢心的eBay,却让自己发了大财。这就是网络上的传奇,可以完全依靠知识,所谓的知本,改变命运的传奇,向传统的企业巨子们发起挑战,并颠覆现有的经济秩序。

如果说杨致远们得风气之先,外加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他们的成功还有其道理的话,那么,要把这一模式普遍化,却并不太容易,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连传统业态尚且有待成熟的国度.我所在的那家汽车电子商务网,原本是为汽车行业的管理部门开发一个网络采购项目,后来这一项目独立了出来,原本的客户成了配角,开发者到唱了主角.说起来,这家网络,还算得上是有行业的背景,符合业界所谓的"鼠标加水泥"的时髦套路,他们看好了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汽车企业通过网络采购所带来的以千亿美元计算的巨大的盈利空间,也想成为类似的角色。然而,业务开展的实在艰难:网络公司本身并没有汽车配件采购需要,而有需要的汽车企业,或者不愿意采用网络采购的方式,或者即使想采用,也不愿肥水流向外人田。何况,还受到中国整个商务环境的制约:网上支付难以实现、物流配送难以实施。离开了实体作为坚实的后盾,该公司成了一个形单影只的角色。

其实,即使是那些成了名的网企,也是炒作、做秀的成分居多:如果将雅虎依靠2500万美元的利润创造出的380亿美元的市值相比较,你该发现,这个气泡,该有如何的巨大。

2000年的网络动荡之后,网络股或者倒闭,或者大幅度缩水。影子的造反,终究还是要平息的。再漂亮的影子,终究是影子,要去彻底取代主子,难!


 

天问:路在何方?


 

去年,在网络热潮的时候,我对中国的网络企业的存在形态作了如下分析:


 

网络类别

代表性网站

说明

问题点

综合性门户网站

新浪(SINA.COM)

搜狐(SOHU.COM)

网易(NETEASE.COM)

中华网(CHINA.COM)

东方网景(EAST.NET.CN)

上海热线(ONLINE.SH.CN)

首都在线(263.NET.CN)

以YAHOO为原型。

基本上包括分类新闻、搜索引擎、虚拟社区、免费电子邮件等内容。大多开始尝试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业务的核心是内容。

目前,国内知名网站以此类为主。

  • 新闻最有特色。但大陆对新闻管制严,网站不能拥有独立新闻采编权。
  • 主要靠对第三方信息的汇集创造人气,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少。网站的依赖性强。
  • 同类网站往往雷同,彼此间替代性强,自身特色不明显。
  • 目前的盈利点单一。需要将内容优势转变成商务优势,打造出厚实的商务实体。
  • 竞争残酷,胜者通吃。最终的赢家可能只有一个,其他门户网站面临转型。

综合商务类网站

8848.NET

城市新网(MYCITY.COM.CN)

以AMAZON、AOL等为参考模式,从事在线销售。核心业务模式为B TO B或BBC(B TO B TO C).

此类网站数量众多,很多综合性网站如新浪、网易等也有此类业务。

  • 内容与商务往往结合松散,网站的导购功能有待完善。
  • 核心运营人员大多欠缺商务运作背景,商务运作经验不足,难以保障销售环节的顺畅。
  • 支付、配送、系统安全均存在问题,有待完善。

综合拍卖类网站

易趣(EACHNET.COM)

雅宝(YABUY.COM)

易必得(EBID.COM)

酷必得(COOLBID.COM.CN)

网猎(CLUBCITY.COM.CN)

均为ebay 的模仿者。

拍卖网站是99年大陆电子商务的热点。有一窝蜂趋势。

  • 网站本身的盈利模式模糊,目前是靠免费提供服务赢得人气。
  • 网络拍卖在中国的法定地位还没有被确认。

城市生活类网站

e龙(elong.com)

e国(eguo.com)

亿唐(etang.com)

梦想家(dreamer.com)

以城市生活、消费信息为核心,以提供城市生活向导为主旨,并由此派生出相关的电子商务。

99年的所谓新生代网站很多采用这一商业模式。

  • 人们对向导的需要是有限的,这一市场具强烈的排他性。
  • 地域性强,拓展全国市场难度大。
  • 与其他商务类网站、门户类网站交叉性强。

行业电子商务网站

中汽虹网(cn-rainbow.com)

以GM等海外B TO B网站为原型。

提供行业增值信息与商务平台。

  • 多数此类网站仅能提供不够完善的信息流,难以切入企业更为核心的管理层面。
  • 大多无法提供物流、资金流的保障。
  • 中国国有企业的商务活动黑幕重重,与网络交易的透明性、开放性相抵触。
  • 行业垄断性强,进入门槛高。

垂直专业类网站

阿里巴巴(ALIBABA.COM)

证券之星

(STOCKSTAR)

专注于某一领域,提供信息增值服务,拓展商务活动。

这类网站在大陆前景看好。

  • 选择的领域要具备足够的市场价值。
  • 必须成为进入领域的绝对权威,才有可能成功。
  • 需与特定领域的资源进行紧密的结合。
  • 大陆该类网站过分集中于招聘、医药、房产、教育、证券、图书、旅游、汽车、IT等少数领域,布局上问题多,而且对美国同类网站模仿的痕迹重。


 

到而今,更新的网络形态没见怎么出现,表格中原本列出的网站,有些也已成为遗迹了。

中国网络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是相当明显的:

1998年被称为是大陆网络的门户之争年,除了新浪、网易等具全国影响的门户网站外,各地几乎都建设了具相当规模的门户网站,如金陵在线、上海热线等,重复建设,大而全,但往往又欠缺深度。

1999年出现的网站,开始注重专业化、垂直化,并给予电子商务以相当的关注,但基本上还是IT技术人员与留过洋的MBA们对美国同类网站的模仿,与中国商务实际情况结合不紧,炒作的痕迹明显。

2000年前数月,中国主流经济开始网络化,网络由经济的边缘逐渐转入经济中心,网络的虚拟经济开始呈现与实物经济相融合的态势,中国网络的总体格局也处于重新调整之中。

2000年开始的几个月,大约是中国网络最为辉煌的岁月了:传媒中,网络广告唱了主角;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也在北京摆下了擂台。而且,中国的网络企业也总算在海外上市了。走过那个夏天,挺过那个冬天,中国网络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春天了。

然而,寒流在春季就来临了。这一年的四月中旬,美国网络股票全线下跌。随後,虽偶有反弹,但终究是回天乏术。

中国的网络真正是运命不济:假以时日,那个腾空的泡泡是可以软着陆的,像美国的若干网络企业一样,如美国在线,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也就不必太在乎市场的动荡了。

机会毕竟是失去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网络经济的中心化没能实现,边缘化倒是在加剧了。经过了梦幻般的辉煌,要一时间返朴归真也难。然而,既然能够从空无中创造出辉煌,也就同样能从空寂中创造出财富。

向传统商业业态造反的时代结束了,现在开始的是对传统业态的归顺与依附;

向传统商业模式叫板的时代结束了,现在开始的是踏踏实实的创造业绩;

被众星捧月、百般呵护的时代结束了,现在开始的是安安份份的尽好自己的本分。

网络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然而,网络并不能取代一切。


 

                        
 2001/12/15


 


 

 

没有评论:

我的简介

孙永超,广电、广告策划人。复旦大学面壁8年,而后涉足广告及广电策划等领域,从事策划时间长达十余年,策划过的品牌数以十计,兼任上海电台主持达四年之久。并曾在复旦金仕达、上海因特耐、中国汽车电子商务网等企业担任要职。出版过《三毛传》(与陆士清、杨幼立合著)、《最后驿站》等畅销书,其中《三毛传》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并成为台湾高级中学跨校网路读书会的推荐书目。曾发表过电视市场策划研究、台港文化研究等领域研究论文多篇。现任职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